永續漁業專案經理到底在做什麼?漁業改進計畫,要做什麼?有什麼要改進的?
- Ho-Tu Chiang
- Jan 7, 2024
- 5 min read
自從我從事永續漁業以來,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就是我到底在做什麼?可以理解,這年頭永續的範疇包山包海,可能跟海洋環境、減塑、氣候變遷、或是人權議題有關,所以今天想跟大家聊聊我到底在做什麼。
其中一項主要的工作是管理我們在台灣的專案,「漁業改進計畫,Fishery Improvement Project (FIP)」,FIP是一種國際型,公開的漁業專案,目前全世界已經有超過130個FIP。根據FIP資訊平台 Fishery Progress 指出:「FIP是一種合作平台,將漁民、產業界、研究人員、政府和非政府組織聚集在一起,以幫助改善漁業捕撈實踐和管理。 FIP 旨在透過透明且完整的方法提高漁業永續表現並幫助漁業滿足海洋管理委員會 (MSC) 標準的要求。」
以上這段話講完,對漁業不熟的朋友應該還是沒辦法瞭解到底FIP標準是什麼,需要做什麼,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想先把以上這段話拆成三個部分來講講:
FIP是怎麼樣的合作平台?
FIP概念於 2000 年代中期首次提出,旨在「作為改善漁業現狀的逐步方法,最終目標是使漁業績效達到與海洋管理委員會(MSC)一致的水平在指定時間段內達到標準。」
在 Muldoon 博士及其同事發布的 2016 年論文中,作者強調了變革理論(Theory od change),該理論證明漁業的持續漸進改進將得到市場的認可,從而創造繼續改進和改進的動力。保持市場准入直至認證準備就緒。
Muldoon 博士表示 「FIP 方法最終被設計為一個『框架』,供公司或利益相關者團體參與里程碑驅動的計劃,理想情況下最終獲得MSC 認證——如果你願意的話,這是一個『進步的階梯』,從表現不佳的漁業到發展良好的漁業。能夠滿足可信賴的認證標準。」
漁業改善計畫 (FIP) 這種公開平台,改變了企業參與和支持永續海鮮運動的方式。 傳統上市場直接採取商品認證或產品生態標章的方式,造成使用上的局限性以及背後審核機制不透明等問題,許多中小型漁業因經費、資訊落差及資源有限,無力直接參與市場標章認證,另外也有許多標章推出後,消費者無從得知背後到底解決怎麼樣的問題。
一個FIP必須根據特定地區的漁業、魚種、漁法,及漁業社群或公司量身打造,例如範圍界定在某某水產公司或某某漁會的延繩釣漁船,目標魚種是XX鮪等等,制定相對應的工作計畫,在收集科學資料、符合法規、提升國際法規的法遵程度、針對企業內部採購標準的討論,以及與政府、非政府組織對於政策的討論與精進等,都屬於FIP工作內容。
任何人都可以在FIP網站上看到該漁業的基本資料及改進狀態,以及針對改進進度的評級等等,FIP的存在提供企業採購永續漁貨一個相對公平、公開的參考依據。
FIP的工作框架採用MSC的三大原則:
漁業資源評估 (海裡的魚夠不夠抓)
環境衝擊評估 (現行捕撈方式會不會影響環境)
漁業管理機制 (我們有沒有合適的法規及審查機制)
另外,2018年起,受到國際社會開始密切關注人權及社會議題,FIP也著手將符合國際公約的勞動標準及人權保障納進FIP工作項目裡面,讓FIP涵蓋更全面的永續革新。
什麼是改善漁業捕撈實踐及管理?
這是一個很大的題目,這邊我想借用1995 年聯合國糧農組織採納的負責任漁業行為準則,提及的漁業管理目標作為一個基礎的想法:
避免過度漁撈能力及種群之開發維持經濟上可生存;
能使漁撈產業據以促進負責任漁業之經濟條件;
考慮到漁民之利益,包括從事生計性、小規模的及個體戶漁業之漁民利益;
保育生物多樣化之水產物棲息地及生態系統和保護瀕臨滅絕危險之物種;
使已枯竭之種群得以復甦,或積極地恢復原狀;
評估及改正因人類活動致對漁業資源不利的環境衝擊;
透過措施包括至可實施程度,發展及使用選擇性、環境安全的及合成本效益之漁具及漁法,使污染、廢棄物、廢棄、流失漁具之漁獲、非目標物種, 魚或非魚物種兩者之捕獲及對關連性或依賴性物種之衝擊減至最低。
這些目標沒有辦法僅由政府或是從業者一己之力達成,由於整體產業牽涉到法規、商業行為、科學調查、執法及規範等因素,使得利益相關人(stakeholders)必須合作,推動捕撈實踐(確保捕撈行為與規定一致,並有足夠的資料可供審查),以及漁業管理(確保符合國際規範以及科學證據支持)。
什麼是海洋管理委員會(Marine Stewardship Council, MSC),其標準是什麼?
海洋管理委員會(MSC)是一個國際非營利組織,負責制定生態標章的科學化標準以及推廣標章的應用。 他們評估漁業是否管理良好且可持續,並根據既定標準授予認證。
截至2023年3月,全世界有19%漁業參與MSC相關計畫,有550個漁業單位已經取得認證,66個國家可以買到MSC認證的商品,MSC是全世界最通用、最科學的生態標章之一。
MSC藍色標章會遵循一定的供應鏈管理標準,印在產品上提供消費者作為採購指南

台灣的遠洋漁業每年產值數百億美金,許多漁獲都輸銷國際市場,必須遵循國際市場的相關要求,自然也產生對自己公司的供應鏈以及合作漁船的永續革新措施需求。
簡單來說,FIP不是一個標章,但是他用標章的標準作為改進的規範,同時他相對公開透明的特性,讓貿易商希望採購永續產品的時候可以作為參考,反過來可以激勵漁民及貿易商在FIP上持續努力。
遠洋漁業既國際化又本土化,許多船家世代傳承,外人也很少進入或關心這個產業,另一方面,貿易行為卻非常國際化,漁獲外銷到世界各地,形成一個非常明顯的反差。我的工作崗位也源自於此,我目前任職的Ocean Outcome作為顧問型的非政府組織,希望結合在地專業及文化,與在地漁民、公司、國際專家學者、國際NGO及歐美貿易商合作,用更靈活的方式協助台灣公司及漁民進行實質有效的FIP,達成真實的「改進」,希望成為台灣漁業的一股助力,幫助他走得更長更久。
後記:我一些朋友會跟我說,為什麼我在台灣幾乎都沒有看過這個標章,這個標章代表什麼意思,有做什麼審查嗎? 這個說來話長,先幫自己挖個坑,以後再來說,新年第一篇文章,祝大家新年快樂!
對MSC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MSC的影片
This is Super Seafood | Look for the ASC and MSC certification labels https://youtu.be/Nwj-ovSIfNI?si=oEJLoXYgAMm8Ie1f
The Decision: A tuna fishery’s quest to sustainabilityhttps://youtu.be/0MeQLUO718s?si=pPZLvFl_rphOMmYr
Comments